夏季阳光下驾车易疲劳,认识疲劳驾驶危害及法律定义
- admin
- 2025-08-11
- 出行攻略与工具
- 128浏览
- 2评论
夏季阳光下驾驶车辆
让人特别容易困倦、疲乏
而疲劳驾驶
会让驾驶人的判断力下降、反应迟钝
操作失误增多
极易引发交通事故
[id_1100240809]
不只是“犯困”那么简单
长时间驾驶导致精力不济,或者睡眠不够充足,又或者身体感到疲倦,都会让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变得不好,从而使得实际操作车辆的能力减弱,这就是所说的疲劳驾驶。
01
法律定义
依照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》第六十二条的说明,驾驶汽车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:持续开汽车达到四个钟头却没停下来歇息,或者停下来的时间不足二十分钟。只要连续开四个钟头没休息,就属于疲劳驾驶。
02
危害等级
轻微疲劳:换挡迟缓、注意力分散;
中度疲劳:动作僵硬、忘记操作步骤;
重度疲劳:短时睡眠、车辆失控,易引发致命事故。
03
数据警示
高速路段的事故中,大约有二十至三十个百分点是由驾驶者过度劳累引起的,事故发生的集中时间通常是在下午两点到四点之间,以及凌晨时分。
二、导致疲劳驾驶的因素有哪些?
1、睡眠不足
这是造成驾驶时困乏的一个普遍因素,大脑与身体若未获得充足歇息,便容易在行车中感到疲倦,思维难以集中。
2、长时间驾驶
长时间不间断地开车,身体总维持着某个固定姿态,肌肉持续绷紧,血液流通变得不顺畅,大脑由于一直高度专注,也会感到疲倦。
3、驾驶环境单调
在道路条件优越却风光单调的快速路线上,或者持续深夜驾驶,周遭景物缺乏更迭,司机的思维容易变得松懈,从而招致困顿。
4、身体状况不佳
司机若自身存在病症,比如伤风、高热、血压偏高等情况,又或者精神过于疲惫、身体饥饿,那么其生理功能会随之减弱,从而在行车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疲倦感。
5、氧气因素
小型车辆内部容积有限,且封闭性较强,在持续行驶一段时间后,极易造成车舱内氧气含量减少,同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。由此人体会出现多种不适反应,包括头部疼痛、产生睡意、精神状态变得迟钝,以及思维和反应能力下降。
三、如何预防疲劳驾驶?
部分驾驶员觉得,延长睡眠时间能够防止疲倦,这种想法并不准确。通常情况下,每天保证大约8小时的休息时间就足够了。
如果继续延长睡眠时间,可能会削弱大脑皮层的活跃程度,导致它进入一种被抑制的状况,使人感到更加困倦和提不起精神。最终会造成睡眠越多越疲惫的结果,增加遭遇交通事故的风险。
正确的预防疲劳驾驶的方法是
↓↓↓
及时休息
行驶于高速公路期间,建议每行驶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便进入最近的服务区稍作停歇;倘若驾驶员未得到充分休息或略有困顿,则不应继续驾驶。
按摩穴位,驱走困意
感觉疲乏时,可以借助简单的穴位按压来舒展筋骨、焕发活力,比如按压头部和面部的特定位置,例如太阳穴、百会穴、风池穴等。按压时不论站着还是坐着,都必须保持身体直立,脊梁笔直,胸部挺起,腹部内收。将手掌相互摩擦至发热,然后稍用力,先按顺时针方向揉动10到20下,再按逆时针方向揉同样多的次数,如果操作得当,通常按压20至30秒就能感受到显著效果。
喝有提神作用的饮料
长途驾车时,可带些提神饮品,比如绿茶、咖啡。人体质不同,各类饮品使人清醒的程度各异。部分人认为茶效果更佳,另一些人则觉得咖啡更有效。
湿毛巾擦脸
用浸湿的纸巾或抹布清洁面部和颈部,精神即可迅速振作。应当挑选带来清爽感的,切莫选用助眠的薰衣草香型。
听节目、段子音频
感到疲倦往往是因为旅途中的景色过于单调,而自动挡汽车又无需太多操控。这种情况下,可以开启车内的广播,选择一个自己偏爱的相声或小品节目来收听,随着节目内容发出阵阵笑声,身体便会重新感到活力。
夜间行车,打开车内的灯
人在昏暗环境中,体内会分泌一种物质,这种物质比疲惫感更能让人昏昏欲睡,其效力是疲劳感的100倍。在察觉到疲倦之前,只要不影响驾驶安全,应当调亮车内照明,以抑制这种物质的分泌。一旦这种物质进入体内,就很难抵挡睡意的来袭,需要小睡15分钟才能恢复精神。
吉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提醒您——
长时间不间断地开车,很容易感到疲倦,特别是在早上、下午和晚上开车时,人更容易打瞌睡,如果还坚持开车,就非常容易出交通事故。
文明出行,大家共同维护。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,驾驶时务必守规矩,确保安全抵达。
疲劳驾驶交通安全夏季驾驶预防措施危害认识
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/出处外,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。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,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。
转载请注明 : 文章转载自 » 途讯交通网 » 出行攻略与工具 » 夏季阳光下驾车易疲劳,认识疲劳驾驶危害及法律定义